“碰瓷式維權”被最高人民法院點名,明確“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成為商標侵權類糾紛的重要風向標。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論述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時,不僅提到了審理“茶顏悅色”奶茶訴“茶顏觀色”不正當競爭案,對傍名牌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制裁,還明確:“青花椒”等“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對相關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去年,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憑借其之前申請注冊的“青花椒”商標,以其他飯店招牌里有“青花椒”3個字,構成商標侵權為由,將成都、廣安等地數十家餐館告上法庭,要求撤換店招、賠償經濟損失。案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上海萬翠堂被指存在惡意濫訴。今年1月13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駁回上海萬翠堂的全部訴訟請求。此外,逍遙鎮胡辣湯協會、潼關肉夾饃協會起訴掛其商標名商戶的訴訟也被叫停。
作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起草人,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任郭競坤就報告中提到的“碰瓷式維權”等內容進行解讀時表示:“青花椒案”屬于商標權維權案件,專業性比較強,但其中的道理不難理解。青花椒作為一種食材,不能因為一家企業拿去注冊了商標,就要求其他商家招牌里不能出現“青花椒”這三個字。“青花椒案”判決表明,權利要有邊界,對于知識產權,既要依法保護好,又要防止權利被濫用。實際生活中,一些所謂的商標維權案件,就是通過惡意搶注公共資源、地名、名人的名字等等,實施“碰瓷式維權”。這樣不僅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必須堅決依法整治。法院將切實發揮好司法職能作用,還市場一片凈土。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公眾知識產權意識的不斷覺醒和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訴“商標侵權”的糾紛時有發生,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無論是涉案雙方當事人,還是受案審理的各級人民法院,都在司法機關的司法實踐中不斷厘清知識產權的邊界,“既要依法保護好,又要防止權利被濫用”。最高法明確“碰瓷式維權”不受保護,無疑為商標權維權類案件提供了重要風向標。
2020年10月,于2010年在第35類“廣告策劃”服務上注冊有“虎牙”商標的杭州虎牙廣告有限公司(下稱“杭州虎牙”或“原告”)以商標侵權為由,將國內知名直播平臺“虎牙直播”的運營主體廣州市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州虎牙”或“被告”)訴至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法院(下稱“濱江法院”),并向法院提出行為保全申請。2021年1月,濱江法院經聽證后審查認為,不存在“不采取行為保全措施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事實,裁定駁回該行為保全申請。2021年8月,濱江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廣州虎牙的商標使用行為不構成侵權,駁回了原告杭州虎牙的全部訴訟請求。據上述案件一審判決書,法院認為案件屬于商標權侵權糾紛,爭議焦點有二:一是訴爭“虎牙直播”等商標標識與原告的“虎牙”商標標識是否近似;二是訴爭服務與原告的“廣告策劃”服務是否構成類似服務。經過多方論證,法院認定被告廣州虎牙的商標使用行為不構成侵權,對原告杭州虎牙的訴請不予支持。
北京澤遠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慶伶律師認為,在互聯網領域討論侵權問題,首先應當考慮行為是否違背商業倫理和誠信秩序。其次,要切實在個案中考量是否會引起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例如直播行業形成了新興的市場,針對了特定的消費群體,與傳統行業針對的消費群能夠形成空間和時間上的隔離,引起混淆誤認的可能性很低。再次,還應當考慮權利人的維權目的,是真正的對自有權益的保護,對市場上的不良競爭秩序的規制,還是有借用維權方式達到牟利的目的。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杜穎認為,濱江法院就杭州虎牙與被告廣州虎牙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做出的判決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它既考慮了原被告雙方商標實際使用的狀況,又基于互聯網經濟的特點做出了充分的科學論證,在商標專用權保護與其他經營者合法使用標志之間尋求平衡,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記者了解到,杭州虎牙對濱江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不服,已提起上訴,上述案件目前處于二審審理階段。同時,廣州虎牙直播知識產權負責人也提出,杭州虎牙及其維權代理機構曾多次向廣州虎牙表示可高價轉讓“虎牙”商標,遭到拒絕后,杭州虎牙于2016年又注冊了“虎牙直播”商標,并且在一審法院未認定廣州虎牙構成商標侵權的情形下,持續多次在蘋果應用商店、vivo開放平臺以及小米應用商店發起針對“虎牙直播”APP的惡意投訴。對此,廣州虎牙也會進行必要的行政投訴,通過公權力的介入維護自身權益。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鄭碟指出,近期備受關注的這些不當維權行為,絕不是個案,經營者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說“不”,及時固定證據,綜合運用行政確權、民事對抗、行政投訴等多種手段積極維權,堅定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究竟是“商標侵權”還是“碰瓷式維權”,誰是“李逵”誰是“李鬼”,我們等待司法機關的公正裁決。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二級高級法官張天智在答記者問時公開表示,司法除了具有制止、懲罰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職能外,還應準確界定各類市場行為的法律屬性,合理劃清權利邊界,鼓勵正當競爭,促進充分競爭,釋放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人民法院將通過織密制度的籠子,依法制裁惡意訴訟,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通過審理一案來教育一片,促進誠實守信,維護公平的競爭。”郭競坤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