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臉刷一下,就可以直接進入樓道了,智能化的設備太給力了!”蘇州姑蘇區寶祥苑的張阿姨豎起了大姆指。寶祥苑是姑蘇區最大的保障房小區,也是全區首個試點“數字化”建設的小區,10月11日,數字智能技術正式賦能小區治理,構建起安全、智能、融合、增值的智慧小區生態圈。
征集民意,筑牢群眾支持“堅實地基”
在建設前期,白洋灣街道通過居民懇談會、網格走訪、在線征集等多種形式向居民征求寶祥苑數字小區建設的建議,聚焦多數人的需求,形成初步建設方案。按前期開展調研、中期實地考察、后期完善方案的步驟,在民主協商中不斷達成建設共識。
近期,街道聯動分中心在寶祥苑召開數字小區門禁啟用居民懇談會,以6幢、15幢為試點,啟用刷臉模式。會上,工作人員就居民出入小區大門、樓道、地下車庫等門禁的使用進行了講解,以及對監控補盲、車輛違停抓拍、高空拋物抓拍、獨民老人居家安防等智能化建設成果進行展示。
智能出入,擰緊社區治理“安全閥門”
之前的樓道門形同虛設,不法小商販隨意進出樓道亂貼小廣告,不僅導致樓道環境臟、亂、差,同時,由于出入人員復雜,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居民對樓道的安全管理需求最為迫切,街道充分考慮廣大居民的呼聲,采用最為便捷的刷臉入戶模式,由門禁設備自動核對人臉信息,進一步保障居民居住安全,小區環境也得到了提升,真是一舉兩得。
小區作為社區治理體系的最小一個單元,出入作為小區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以信息采集為基礎、以數字應用為管理,實現信息集中、設備集中、應用集中,具有“一體化”管理優勢,采用一個統一的管理標準、統一的管理使用平臺、統一的門禁出入方式,全方位擰緊社區治理的“安全閥門”。
智能安防,實現社區服務“溫馨一點”
據了解,針對寶祥苑小區內25位獨居老人,設置門禁2天內未刷到人臉的,自動形成工單并通過小程序推送給社區網格長,由網格長電話或上門確認老人健康情況,切實提升社區對獨居老人的貼心關懷。同步,為25位獨居老人家庭安裝煙感、燃氣探測器、一鍵呼叫按鈕,當設備觸發預警時,通過電話第一時間通知老人、物業和社區及時處置,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數字小區建設是街道通過智能技術積極回應群眾訴求的一次探索,下一步,街道將結合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化應用場景、數字化智慧模式,加快推進小區治理的信息化、精準化,更好地滿足群眾對美好社區、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洋灣街道辦事處主任袁碩旻說道。 (記者 周曉青 通訊員 施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