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防控對經濟發展造成較大沖擊。4月以來,國內多個地級市受到疫情影響,其GDP總和占到全國50%以上。消費經歷了近兩年以來的大幅度下滑,工業生產和制造業投資也有所放緩。本輪疫情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在汽車和集成電路產業鏈上處于關鍵地位。受此影響,4月全國汽車產量同比下降43.5%,集成電路下降12.1%。
從2020年初武漢封城的經驗來看,封控對經濟的影響局限于短期,之后迅速反彈,恢復的國內生產填補了國外需求的缺口。中國經濟在當年實現2.3%的正增長,體現出有效疫情防控的積極效果。在本次上海疫情的防控過程中,奧密克戎病毒傳染性極強,防控難度加大,全國物流和農業生產受到較大的短期沖擊。隨著國外供應鏈逐漸恢復,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出口替代效應開始加強,這加重了市場對外資撤離和產業鏈外移的擔憂,特別是在美國試圖對中國進行科技遏制的大背景下。盡管如此,巨大的中國市場潛力對全球資本仍然具有長期吸引力,而中國供應鏈的核心地位也會在“十四五”期間增強。
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封控措施持續的時間,短期沖擊的影響將是有限的。5月中旬,上海防疫初見成效,全面封控開始步入尾聲,各個行業已經開始逐步復工復產。全國范圍內受疫情影響的城市數量已有所下降,整車貨運和物流指數也在回升。同時,政府也進行著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各項穩就業舉措和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隨著生產的恢復,市場預期也正逐漸從底部反彈。
其間,政府也在進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各項穩就業舉措、減稅降費的高效落實以及推出重點行業白名單。城市活力的恢復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以此為契機,我們期待通過數字人民幣來促進消費、擴大消費場景和交易規模;在物流交通方面,加強地區間的對接有助于形成更高效的協調機制,從而提升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生產鏈的韌性,以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
人民銀行已加大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提高小微、綠色等重點領域中的流動性,并在總量上同步加大支持力度。對于受到疫情影響的實體企業和個人,金融機構在信貸上予以延期還款和手續費減免等措施,將有效緩解實體的階段性資金壓力。此外,通過完善自身風險控制體系,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小微主體的融資需求,從而激發市場活力。在金融產品創新上,通過供應鏈金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更契合企業實際運營的產品,金融機構能夠有效地穩定產業基本盤。
本輪上海疫情的沖擊同樣從側面反映出上海在中國經濟和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地位。此次復工復產的有效推進不僅能快速恢復國內供應鏈,也是重振國內外對上海和中國產業鏈信心的重要機會。面臨不確定性,中國需要立足國際合作,考慮長遠發展,在引進資本和技術的同時鞏固本土產業鏈優勢。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王丹
標簽: 中國產業鏈 工業生產和制造業投資 汽車產量 集成電路